和田河(旧称和阗河),全长806公里,塔里木河四大源流之一。发源于喀喇昆仑山和昆仑山,北流入塔里木盆地,穿过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汇入塔里木河。
和田河形成主要源于板块运动,印度板块向北挤压欧亚板块,使得昆仑山和喀喇昆仑山不断隆升,山脉的高海拔地区形成大量冰川和积雪。
随着气候的变化,冰川积雪融化,以及高山降水,形成了众多溪流,这些溪流逐渐汇聚,分别形成了西源喀拉喀什河和东源玉龙喀什河,两河在阔什拉什附近汇合后始称和田河。
在冰期和间冰期的交替过程中,冰川的进退影响着河流的水量和河道形态。当冰期来临,冰川扩展,河流的补给减少,河道可能萎缩;间冰期时,冰川融化加速,河流水量增加,可能会改道或形成新的河道。
此外,塔里木盆地的地质构造运动也使得盆地内部的地形发生变化,影响了和田河的流向和归宿。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田河逐渐形成了现今从南向北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最终汇入塔里木河的格局。
和田河有二源,西源喀拉喀什河发源于喀喇昆仑山北,东源玉龙喀什河发源于昆仑山北坡,集水区14,575平方公里,年径流量23.1亿立方米。两源都由高山降水和高山冰雪融水补给。
河源段属于上游,玉龙喀什河发源于昆仑山北坡,喀拉喀什河发源于喀喇昆仑山,河源区海拔高,多冰川和积雪,是河流的主要补给源。河流穿行于高山峡谷中,河道狭窄,水流湍急,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河谷两岸陡峭,山地多为岩石裸露的无植被区。
汇合后至灌区段是中游,玉龙喀什河和喀拉喀什河在阔什拉什汇合后称和田河。此段流经和田地区的部分平原地带,河道逐渐变宽,水流速度减缓。因流经区域人口密集,是主要的农业灌溉区,大量河水被用于灌溉农田,导致河流水量有所减少。
下游是沙漠段,是典型的平原游荡型河流,河床宽浅,最宽可达5公里,最窄也有1.5公里,河流曲折蜿蜒。由于沙漠中蒸发、渗漏严重,水量大减,且泥沙含量较高,年平均含沙量达9.85公斤/立方米,泥沙在河床中堆积,使得下游河道经常摆动,多心滩、边滩及河曲发展。
该段有400余公里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是唯一从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穿过的河流。在洪水季节,河水可以直接穿过沙漠注入塔里木河,但大约有9到10个月的时间,河水只能流到和田以北就消失并处于干涸状态。
和田河的主要支流为东支玉龙喀什河和西支喀拉喀什河。
- 玉龙喀什河:又名白玉河,发源于昆仑山北麓。全长504公里,年径流量为22.6亿立方米。是冰川融雪补给型河流,6-9月来水量占年来水量的88.6%。
流域面积19,803平方千米,流经策勒县、和田县、洛浦县、和田市等地,于洛浦县塔土尕依东北约15千米处与喀拉喀什河汇合成和田河。因盛产白玉、青玉和墨玉等和田玉而闻名,是下游两岸和田县及洛浦县地区主要的灌溉水源。
- 喀拉喀什河:也称墨玉河,发源于喀喇昆仑山北麓。全长808公里,年径流量21.9亿立方米。河流穿行于昆仑山峡谷中,流域内植被较少。
流经皮山县、墨玉县等,在阔什拉什与玉龙喀什河汇合后形成和田河。它也是和田地区重要的灌溉水源,其河水滋养了和田绿洲上的核桃王、无花果王、梧桐王等,还使和田的葡萄形成千里葡萄长廊。
和田河径流年际变化大,不同年份的地表径流量上下浮动在20%-40%。年内分配不均,夏季径流约占全年径流的70%-80%,3-5月为枯水期,6-8月为洪水期。河流含沙量高,年平均含沙量达9.85公斤/立方米,汛期洪水峰高量大,河道经常摆动。
生态环境良好,夏季洪水使得和田河下游天然绿色走廊得以生存,以灰杨、胡杨为主的天然林沿河两岸呈带状分布,是众多野生动物的栖息地,有北山羊、野猪、鹅喉羚、马鹿、塔里木野兔等野生动物出没。
和田河为和田地区提供了关键的灌溉水源,支撑着当地的农业发展,滋养了大片农田,使棉花、林果业等得以生长。玉龙喀什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后,将为下游玉龙喀什河灌区提供8.34亿立方米灌溉用水,极大缓解玉龙喀什河灌区春旱缺水的问题。
和田地区各河流主要靠冰雪补给,径流量充沛,山区段落差集中、峡谷深窄,水能资源蕴藏量丰富。全地区水能理论蕴藏量360万千瓦,占新疆的10.7%,其中玉龙喀什河、喀拉喀什河就有36.8万千瓦。
和田河的两大支流玉龙喀什河和喀拉喀什河因盛产和田玉而闻名。玉龙喀什河历史上盛产白玉,喀拉喀什河盛产青玉、墨玉等。玉石开采和贸易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当地重要的经济产业,从古代丝绸之路时期起,这里就是玉石贸易的重要区域,至今仍有人工和机械采玉活动。
在古代,和田河河床是塔里木盆地唯一的交通系统,是商队活动于南疆地区的唯一捷径。虽然现代交通方式日益发达,但在特定时期或区域,和田河部分河段仍可能具有一定的航运或运输价值。
和田河是纵贯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捷径,是沙漠探险旅游的理想线路,其风景河段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河段总长度约400公里,河道穿行于沙丘之间,景色独特。
玉龙喀什河也因玉石文化吸引游客,游客可在指定区域体验捡玉,其上游昆仑山段适合徒步探险,下游绿洲景观富有南疆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