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丝绸之路文化的特点及当代价值

时间:2023-05-22    浏览:1118 次     来源:魏军红 党政干部学刊订阅

[摘  ]古代西域主体部分指的就是今天新疆,新疆文化主要渊源于丝绸之路,西域丝绸之路文化也就是新疆的主要文化。西域丝绸之路文化的最大特征就是它与世界所有著名的文化体系都有着关联性,西域丝绸之路文化和世界古代各主要文化有着亲戚关系。这种关系是由新疆是西域丝绸之路最为艰险的唯一通道决定的。交融性、世界性和主导性是西域丝绸之路文化的三个特点。西域丝绸之路文化是历史留给新疆丰富且独一无二的文化遗产,它不但塑造了新疆的历史,决定着今天新疆的基本面貌,而且深刻地影响着新疆未来的发展。它有利于增强新疆特色文化自信,有利于重塑新疆的开放精神,有利于促进新疆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当下新疆甚至全国有着重大的价值。

[关键词]丝绸之路;关联性;文化自信

[中图分类号]G125;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712-0074-07


丝绸之路是指以古代长安为起点,向西北经西域,即今新疆地区,通往南亚、西亚、北非及欧洲的东西方交通线路。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因此而得名,其基本走向定于两汉时期。广义的丝绸之路指从上古开始陆续形成的,遍及欧亚大陆甚至包括北非和东非在内的长途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线路的总称,包括约前5世纪形成的草原丝绸之路,中古初年形成,在宋代发挥巨大作用的海路丝绸之路和与西北丝绸之路同时出现,在宋初取代西北丝绸之路成为陆路交流通道的南方丝绸之路。

西域狭义上是指玉门关、阳关以西,葱岭即今帕米尔高原以东,巴尔喀什湖东、南及新疆广大地区。而广义的西域则是指凡是通过狭义西域所能到达的地区。需要说明的是,这里说的西域的主体部分指的就是今天的新疆,所以西域丝绸之路文化就是新疆段的丝绸之路文化。新疆文化主要渊源于丝绸之路,所以丝绸之路文化也就是新疆的主要文化。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的演讲中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设想,丝绸之路让世人皆知。2015年,新疆被国家确定为一带一路战略的核心区。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在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下,深刻理解西域丝绸之路文化,是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文化底气,也是国家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历史智慧的借鉴。

一、丝绸之路及西域丝绸之路

(一)丝绸之路概况

关于丝绸之路,可以从它是怎样的一条路,这条路是如何产生的和发展历程几个方面认识。

1.丝绸之路的开通及性质

丝绸之路是指以古代长安为起点,向西北经西域,即今新疆地区,通往南亚、西亚、北非及欧洲的东西方交通线路。在这条道路上一直进行着贸易往来、文化交流、民族迁徙、军事活动甚至战争。这条路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命名,但为世人所公认的是1877年德国著名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提出的,就是丝绸之路。因为在这条道路的贸易往来中,中国丝和丝织品始终是最主要最珍贵的商品,所以叫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此后,人们把古代东西方文明交流的所有交通路线都统称为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本质是一系列上面来往的交通路线,但又不仅仅是交通线路,它最大的价值就是东西方古代文明的交流与互动。

丝绸之路开辟的原因既不是为了商品贸易也不是为了文化交流,而是产生于地缘政治,具体说就是汉代的外交战略变化的结果。汉武帝时,游牧在北方草原的匈奴严重威胁着中原安全,为了打败匈奴,雄才大略的汉武帝采取了远交近攻的外交战略,于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他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联络生活在西域的各民族共同抗击匈奴。张骞经过千难万险,虽然没能完成这个外交任务,但却对西域的山川河岳、交通道路、风土民情有了全面的了解,为大规模的人员往来准备了条件。张骞出使西域,使中国和中亚、南亚、西亚诸王国之间建立了直接的贸易往来关系,标志着正式意义上的丝绸之路开通了。

2.丝绸之路的发展阶段

自从有了丝绸之路以来的两千多年里,在这条道路上上演了无数精彩纷呈的故事,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汉代前的区域自发交往阶段。张骞出使西域之前,在欧亚大陆上已有贸易和文化交流。例如一万年前,产生于两河流域的小麦就是经过丝绸之路传到东方,而产生于长江黄河的大米小米,也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了西方,这说明丝绸之路交往在张骞通西域前早已自发地进行着。

第二个阶段是汉代到唐代前的畅通阶段。张骞出使西域标志着丝绸之路正式开通,也标志着以汉朝政府的国家力量来经营这条道路,公元前60年,汉代在吐鲁番交河设立西域都护,后来西域都护府设在丝绸之路上的轮台县。西域都护主要的职责就是通过对西域诸国统辖,保护丝绸之路的畅通。克孜尔尕哈烽燧就位于西域都护府附近的库车,是保护丝绸之路畅通的军事设施,它至今高大的雄姿见证着丝绸之路的畅通。

第三个阶段是唐代和元代的繁荣阶段。唐代和元代丝绸之路盛况空前的繁荣,我们现在仍然可以从唐代最主要的工艺品唐三彩和唐诗里感受到。很多唐三彩就是取材丝绸之路,比如唐三彩载乐俑就反映了丝绸之路盛况空前的繁荣,从张继的《凉州词》也同样可以感受到这种繁荣景象: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沙漠上极缓行进的一队队驮运货物的骆驼,从东方一直远行到西方。这种繁荣的直接原因之一就是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设置,唐朝还在西域设立四镇,在安西四镇中碎叶最遥远,碎叶也就是今天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城,有一位从中原内地经商安家在此的商人,公元701年生下了一个儿子,这个让世人皆知的儿子就是伟大的诗人李白。

第四个阶段是明清时期的衰落萧条阶段。明清后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和新航路的开辟,使繁荣了几千年的丝绸之路衰落萧条了,但丝绸之路从来没有死去。今天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古老的丝绸之路将真正地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形成21世纪崭新的丝绸之路——以铁路为代表的钢铁丝绸之路,陆上交通运费比空运节省得多,时间比海运大大缩短,安全性更大,通关也更加便捷,将逐步成为亚、欧、非各国经贸往来的大动脉,沿途居民城镇会因之而变得繁荣。丝绸之路再次繁荣和复兴正是我们这代人骄傲和使命。

(二)西域丝绸之路的特点

西域段丝绸之路是沟通欧亚大陆东西经济文化的必经之路和唯一艰险通道,这就决定了它的两个特点:唯一性和艰险性。

西域段丝绸之路的第一个特点是唯一性。就是古代欧亚大陆除了西域这豁口,再无别的道路联通,这是由亚欧大陆自然地理环境决定的。从亚欧大陆地形图可以清晰地看见,帕米尔高原以南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澜沧江-湄公河,这些高山雪峰、峡谷激流、丛林险滩完全制约了古代人类较大规模的东西方向来往。阿尔泰山以北则是严寒的西伯利亚茫茫原始森林区,完全不适宜古代人类大规模东西向往来。只有在昆仑山、天山、阿尔泰山这三座东西走向的大山脉之间有几条通道,所以只有西域丝绸之路是沟通亚大陆的唯一通道。

西域段丝绸之路的第二个特点是艰险性。这是由新疆地理方位和地形结构决定的,新疆位于欧亚大陆的中心,是世界上离海洋最远的地方,这使得新疆的降雨量极其稀少,气候异常干燥,广泛分布着沙漠和戈壁;新疆的地形可以概括为三山夹两盆,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三个山系,这三大山系海拔高、山体大,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两大盆地的主体是巨大的沙漠,它使得新疆地形异常复杂,地理环境十分险恶。在古代大山和沙漠都使得人们几乎难于逾越,这使得西域丝绸之路在整个丝绸之路中是最为艰险的通道,某种意义上它是丝绸之路上的生命补给区。正是新疆的地形结构使得西域丝绸之路大体上沿着昆仑山和天山山麓分布,呈现出三个走向,即是南北中三道。南道沿昆仑山北坡经过,楼兰和田莎车南至印度,西南去阿富汗方向。中道沿天山南坡,经过楼兰库车喀什西去伊朗、并沿地中海沿岸至罗马。北道沿天山北坡,经过楼兰吐鲁番乌鲁木齐伊犁西去黑海沿岸。

新疆地处亚洲的腹地,地理位置和三山夹两盆地形使得西域丝绸之路是丝绸之路上最为艰险的唯一通道。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曾经说过,一切的文化都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中发生的,也就是说文化的决定因素之一就是地理。有了这样的认识,我们就有了理解西域丝绸之路文化的基础。

二、西域丝绸之路文化特征

西域丝绸之路文化的最大特征就是它与世界所有著名的文化体系都有着关联性,这是由西域丝绸之路古代欧亚大陆最为艰险的唯一通道决定的。国学泰斗季羡林说: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再没有第五个;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新疆地区,再没有第二个。西域丝绸之路文化是一个和世界四大文化全都有关联性的文化,这在全世界也没有第二个。这就是西域丝绸之路文化的最大特征,也是新疆特色文化最深厚的底蕴。为了深刻地认识西域丝绸之路文化与世界四大文化体系都有着关联性特征,可以具体从三个方面来理解:即西域丝绸之路文化的交融性、世界性和主导性。

(一)西域丝绸之路文化的交融性

自从丝绸之路开辟之后,中国、印度、希腊和伊斯兰四大文化体系有了广泛的交流和影响。中原华夏文化首先传入西域,然后在这里停留发展再传到西方;同时西方许多文明也是首先传入西域,然后停留发展再传入中原,中西文化交流促生了独具特色的西域丝绸之路文化,呈现出交汇融合的特点。

这个特点最直观体现就是新疆的地名。新疆的每一个地名都隐藏着不同的文化传统。如沙车”“于阗是印欧语古塞种地名,阿克苏(白水)是突厥语地名,焉耆是梵文地名,乌鲁木齐”“博尔塔拉(灰色的草原)是蒙古语阜康、奇台、米泉、石河子等是汉语地名。这些地名体现的是各种文化在本地留下的印痕。新疆有近1/2的市县为双语地名,如焉耆(Agni—karasar。一个地名三种语言同存,如塔城—Qoqek—Tarbahatay,汉语突厥语蒙古语,塔城这个地名展示着各种文化保持自己传统特征,更典型地体现着多元文化的融合。

我们可以沿着西域丝绸之路南北中三道的城市,具体认识西域丝绸之路文化的交融性,其中最具代表性之一的就是今天的吐鲁番,西域丝绸之路是世界文化的交汇地,吐鲁番是交汇融合的典型代表,吐鲁番历史上的使用的语言文字、居住方式、宗教信仰、使用的货币货物等方面明显地体现了这一特征。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吐鲁番曾使用过许多种语言文字,出土文献中的有17种文字和24种语言,文字包括梵文、佉卢、汉文、印度婆罗迷文、于阗文、焉耆-龟兹文、吐蕃文、突厥文、粟特文、叙利亚文、摩尼文、契丹文、西夏文、八思巴文、托忒文。吐鲁番曾是整个丝绸之路上发现语言与文字最多的地方,也是世界上使用过语言与文字最多的地方,每一种语言与文字都承载着一个民族的特有文化,也反映了当时吐鲁番是有各色人种和文化的国际性大都市。通过吐鲁番的语言文字我们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各种文化在这里并通过这里交汇交融。

吐鲁番的高昌故城就是高昌国的首都,它的建筑格局是三重城池,这完全是中原皇城的建筑结构。高昌故城旅游的广告词很能说明这一点:你想知道大唐的长安城是什么样子的吗?那么请到高昌古城来。从这个居住的城池结构可以看到中原文化对这个地区影响的深刻。又如阿斯塔纳是高昌国的皇家墓地,在这里出土了大批文物,有地下博物馆的美称,比如唐代绢画《围棋仕女图》,不管是这个女士的形象还是下围棋娱乐活动,都典型地传达出浓郁的中原华夏文化的气息。同样是高昌人,当时他们的皇家寺院就是柏孜克里克千佛洞,从大量的壁画可以看出,这完全是佛教文化,佛教文化是印度文化的代表之一,也就是说印度文化也在吐鲁番大放光彩。在距离吐鲁番市东边不远的一个地方叫吐峪沟,有一个著名的文化遗迹,就是贤人墓,据说埋葬的是穆罕默德的传教使者,曾有是伊斯兰教第七大圣地之说,距今已经有1300年之久,充分体现了伊斯兰文化在这里的源远流长,仅仅隔着一条小溪的对面就是千佛洞,也有1700的历史。这两种宗教在吐峪沟和平地相处了上千年,体现了两种文化的融合。

交融性还体现在西域的各种货物和金币。如阿斯塔纳出土的罗马金币,这种货币的流通,代表了希腊罗马文化的也在此地有一席之地。1972年出土于阿斯塔那古墓唐代绢画《双童图》,图中描绘了两个正在草地上嬉戏的儿童,抱着一只黑白相间的卷毛小狗,画中的哈巴狗来自拂菻的东罗马帝国。据《旧唐书·高昌传》记载,高昌王麴文泰曾向唐王朝献一对拂菻狗,哈巴狗从此传入中国。图中小男孩的背带裤的着装,既有新疆地方特色,还富有现代气息。这也充分证明了罗马文化和中原文化在新疆的融合。

北道上融合的典型还有伊犁霍城县的阿里麻里,比如在这里出土的青花瓷壶,青色颜料与图案主题来自波斯,瓷器来自中国,其中青花瓷正是欧亚文化融合的代表。

丝绸之路南道和中道的塔里木河流域是文化融合的大熔炉。据美国人类学家摩尔根说:塔里木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假如找到历史老人遗留在塔克拉玛干这把钥匙,世界文化的大门就打开了。塔里木河流域在文化融合上,一点不输于约旦河和幼发拉底河。

塔里木河流域丝绸之路中道上的古代龟兹文化,就是今天的库车,是文化融合的产物,这点可以从两个世界级的学者的对话中能反映出来。上个世纪70年代,日本著名学者和社会活动家池田大作曾问过世界著名历史学家、英国学者汤因比:如果人真有来世的话,你愿意出生在哪里?汤因比回答:我愿意出生在两千年前新疆那个多民族文化交汇的龟兹地区。作为有世界历史视野的学者,汤因比以一生的学养把时间和空间聚焦于一个地方,如果生命能够重来一次,他希望生活在中国古代的西域,因为那是一个文化汇聚的福地。今天还能看到的这种文化汇聚遗存主要是库车的克孜尔千佛洞。

克孜尔千佛洞本身是佛教文明的集中地,但它深受犍陀罗艺术影响,犍陀罗在今天巴基斯坦白沙瓦,是希腊文化在东方的发展和遗存。克孜尔千佛洞壁画中的龟兹人体艺术,部分呈现出半裸体的特征,这追本溯源就是古希腊艺术史传统,在古希腊人体是最值得人们珍爱的对象,所以克孜尔千佛洞的壁画中的半裸体人物虽然表面上看有悖于佛教教理,但更真实地体现了当地当时的融合文化氛围。这种融合的特征向东影响了敦煌文化,敦煌研究院前院长段文杰说,研究敦煌深层次问题的钥匙在克孜尔千佛洞。东西方文明交流的沃土中孕育出的龟兹乐舞,是一支由东方中原文化、南方印度文化、西方波斯文化、北方草原文化培育出的艺术奇葩,在汉代至隋唐时登上西域乐舞乃至中华乐舞之巅,这给游历龟兹的大唐僧人玄奘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影响,他在《大唐西域记》记载下了这样的感受,管弦伎乐特善诸国。龟兹乐器有竖箜篌、琵琶、五弦、笙、笛、箫、篦篥、毛员鼓、都眃鼓、答腊鼓、腰鼓、羯鼓、鸡籹鼓、铜钹、贝、弹筝、候提鼓、齐鼓、檐鼓等二十种。根据历史学家向达考证,龟兹琵琶七调起源于印度北宗音乐。龟兹乐娑陀力(宫声)来自印度北宗音乐的Shadja,般赡调(羽声)来自印度北宗音乐的Panchama调。

尼雅的精绝国体现了丝绸之路南道的文化融合。199510月,中日考察队在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尼雅遗址一处古墓中发现织锦。这幅织锦是汉末至魏晋时期极其臻美的汉式织锦,上面有汉字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这被誉为20世纪中国考古学最伟大的发现之一。精绝国是欧罗巴人种,语言是一种古代的印度语的吐火罗语,而文字使用汉语。在小小的一个地方,有几种文化同时存在。今天的巴州若羌县米兰古城,出土了带翅膀的天使佛像,米兰出现的有翼天使及其他犍陀罗风格的佛教艺术,是东西方文化在这一地区交流的见证。

新疆现在绝大多数城市有一个共同点文化特点就是混血,季羡林多次强调: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押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这就是中国新疆地区。这就是西域丝绸之路文化的交融性典型体现。

(二)西域丝绸之路文化的世界性

西域是连接欧亚各大文明的唯一通道,西域丝绸之路文化在通向各种文明的过程中,吸收了其他文明的成果,开拓了自己文化的边界,在这个过程中逐渐丰富着自己的文化,它本身就有世界性。而世界其他大多数地域性的文化,主要是依据地理条件和其他因素独立发展演化而来,即使有文化交流也不占主导因素。而西域丝绸之路文化不同,其文化主要是吸收其他文化发展起来的,而且这些被吸收的文化因素的确太不一般了,西域丝绸之路文化是在自身文化基础上,吸收了世界四大文化体系,在人类历史上的所有文化中是独一无二的,也就是说西域丝绸之路文化涵盖了人类史上所以最优秀的文化成果,这就是世界性的体现。

从中华文化的角度看,中国文化本来是自成一体,高度发达的文化,自从春秋战国开始,它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自我都进行了深入完整的哲学构建。中原华夏文化正是他通过西域和世界文化得到了交流,并通过西域这个中介,吸收了世界文化,从而使得中华文化有了世界性。中华文化早期世界性的典型代表就是印度佛教的传入,佛教文化传入主要发生在丝绸之路上,早期中国人西天取经不是印度而是西域,如佛教传入中国的标志性事件就是汉明帝派使者西域求法,从而有了白马驮经和中国的第一座寺庙洛阳白马寺。汉族第一僧人朱士行和田万里求法,当时人们普遍认为西域就是小西天,汉语这个字不是印度的梵语,而是由西域地方语言翻译成汉语的。中国文化虽然自成一体,但中华文化总体上更注重伦理哲学,而佛教直接关注人的生死,他传入中国,补充了中国文化的薄弱部分,大大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梁启超说在中国历史上曾有两次中外文化的大交汇,第一次中外文化大交汇是汉唐佛教的传入,第二次则是明末欧洲耶稣会士的东来(基督教的传人)。这使中国人的眼界大开,中国人有了全新的世界眼光,中华文化有了世界性。

佛教文化大规模传入中原的代表人物之一就是西域高僧鸠摩罗什。鸠摩罗什父亲是印度的王子,母亲是西域龟兹国的公主,他自小在西域各国广泛学习,后来成了西域学问最高的佛学家,代表了当时西域最高文化水平。鸠摩罗什在前秦时来到中原,在中原皇帝的大力支持下,开始了大规模的翻译佛经和讲学活动,今天在中国流行的最广的佛经如《金刚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都是鸠摩罗什翻译的。以鸠摩罗什为代表的西域学者,还将西域的宗教、音乐、绘画、舞蹈等文化传到了中原。在中华文化向世界的学习中,玄奘是中国第一代伟大代表,玄奘为探究佛教真理,历经艰辛到达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取真经,前后十七年,西行五万里,共带回佛经657部,并长期从事翻译佛经的工作。玄奘的译典著作有《心经》《瑜伽师地论》,经过以玄奘为代表的高僧努力,佛教完全融入中国文化,玄奘被世界人民誉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被誉为中华民族的脊梁,世界和平的使者。以佛教为代表的世界文化,开辟了中国人的精神新天地,使得中华文化具有了鲜明的世界性。

(三)西域丝绸之路文化的主导性

在西域丝绸之路的多元文化中,尽管融合了原住民氐羌文化、中原华夏文化、印度佛教文化、波斯阿拉伯文化、希腊罗马文化,呈现一花五叶的文明态势,但在西域丝绸之路漫漫历史长河中,居于主流的是中原华夏文化,其主导性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在历史遗存上,中原文化数量及内涵最多。现在新疆大地所有的历史遗存中,汉式古城、关隘、烽燧、道观和墓葬等等,一直延续到了帕米尔高原甚至更西面。无论高昌故城、交河故城、玉奇喀特古城、楼兰等方城,还是营盘城、盘橐城等圆城,都源于中原天圆地方观念,甚至气势磅礴的三重城格局成为常态,建造原理与中原文化如出一辙。中原文化数量及内涵远远超越佛教与伊斯兰教等西来文化积淀的总和,中原华夏文化体系主导了西域社会发展大趋势,西域文化是中华文化圈一个分支。

文化的传承上,所有的文明中只有中华文明对西域的历史文化进行了不间断的记载。在西域所有出现过的文字中,最早的记载来自中原汉语文献,而在西域历史上全境通行,又一直没有中断过的也是汉语。

在行政文化上,中央王朝曾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府、西域长史府、西域大都护府、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与高昌郡、焉耆郡、伊吾郡、且末郡、若羌郡等地方行政机构,自从汉代建立西域都护府以来,西域一直受中央王朝的行政管理或受中原行政文化的深刻影响。

在生产技术上,对世界影响最大的四大发明深深地影响着西域文化。坎儿井、铁器、耕地等先进的技术,都是从中原引进的,中原农耕文明提升了西域绿洲农耕文明的水准,也是西域由草原游牧文明向定居农耕转化的重要动力。

在历史长度上,中原文化影响时间最长。在西域丝绸之路上,从汉代起、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两宋,直到西辽的漫长时期,华夏文化都占据主导地位;一直到元朝,尤其是明代清代以后,西来文化(伊斯兰文化)才逐步兴盛,到了清代与民国时代才渐渐深入当地人的心中,又因为当今的教育失误等问题,造成在许多人的印象中,仿佛自古以来佛教文化与伊斯兰文化才是西域文化的主流,这是我们一定要纠正的文化误解。

交融性、世界性、主导线是西域丝绸之路的文化三个的主要特点,丝绸之路的文化与世界所有主要文明有着深深的关联性。这是历史留给新疆丰富且独一无二的文化遗产,它不但塑造了新疆的历史,决定着今天新疆的基本面貌,而且深刻地影响着新疆未来的发展。这些文化遗产对当下新疆甚至全国有着重大的价值。

三、西域丝绸之路文化的当代价值

西域丝绸之路文化有三个主要特点,相应地对当下的新疆及全国有三个重要意义。增强新疆特色文化自信,重塑新疆的开放精神,促进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一)增强新疆特色文化自信

西域丝绸之路文化呈现多元融合的特点,是今天新疆特色文化的底蕴,深刻影响着现代社会的发展。

从全球化来说,今天已告别了封闭与隔绝,大规模的全球交往席卷而来。正像美国学者亨廷顿所说的一样,在全球化的过程中,文明之间毕竟充满着冲突。但每一种文化在全球化过程中都具有特殊的生存智慧和独到的适应策略,西域丝绸之路文化就是适应全球文化交流的产物,具有上千年的历史。正如季羡林所说,中国文化体系、印度文化体系、伊斯兰文化体系和欧美文化体系产生于过去,影响在未来,人类前途仍将决定于四大文化体系的发展与和谐相处。而世界上四大文化体系唯一汇流的地方就是新疆,新疆特色文化是几千年全球化的产物,它为今天人类大规模的全球化提供了发展经验。

从新疆的稳定来说,新疆是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的地方,多元文化的融合发展和平相处是新疆这片土地上的主旋律,是新疆特色文化的底蕴,对今天的新疆社会稳定有重大意义。西域丝绸之路文化交融发展与近代西方与其他文明交往有着很大的不同,和欧洲主导的新航路文化大不一样。新航路开辟和地理大发现伴随的后果是对于新发现地区的掠夺,对美洲印第安人的大肆屠杀、非洲黑人的大批贩卖,世界上很多地方沦落为欧洲人的殖民地。丝绸之路与之截然不同,上千年来不同文明大体上保持着和平友好的交往。西域丝绸之路文化交往历史证明,只要包容互鉴,不同种族、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与人民,不但完全可以和平相处,而且能相互借鉴相互发展。今天实现新疆的总目标,必须反对宗教极端主义等三股势力,暴力恐怖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是新疆这片土地上的跳梁小丑,不是新疆的文化特点,战胜三股势力的信心就是渊源于对西域丝绸之路多元融合的文化事实。

从新疆的发展来说,西域丝绸之路多元融合文化是新疆现代支柱性产业,即旅游和文化创新产业最大也是最富潜力的珍贵资源。新疆的各类遗址中仍然保留东西方各古代文明曾经拥有但是现今早已遗失的精彩文化珍宝,新疆是一个曾经运输买卖过各个文明区域无数奇珍异宝和时尚奢侈品的古道区域。随着服务业尤其是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西域丝绸之路文化将越来越显示它固有的巨大价值。

(二)重塑新疆的开放精神

无论张骞通西域,还是鸠摩罗什传佛法到中原,展现的是我国古代与世界交流的愿望和开拓进取的精神。西域丝绸之路文化本身是各种文明相互开放的过程中相遇的产物,也是中华民族走向世界的标志,研究丝绸之路开拓精神,是为了找回那个时代发生在西域丝绸之路上走向世界的开放精神。

今天,我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建设,构成了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战略新格局,通过一带一路建设,推动沿线各国的发展,这会对新的世界格局产生重要影响,必将促进新的全球秩序的形成,这正是西域丝绸之路文化开拓精神的现代体现。但是,目前我们对新疆开放的前沿地区,如中亚与中东缺乏大规模的深入考察和研究,对外部世界缺乏全面的认知,这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最大障碍之一。对外部世界缺乏理解最终的结果就是一个民族的思想落后于现实,陌生导致无知,而无知又将导致盲动,丝绸之路开拓开放精神为我们提供了榜样的力量。

正像中华文明吸收包容佛教等外来文化一样,开放是一种文化边界的突破、走出去的精神。如何让以丝绸之路为代表的新疆文化走出去,在全国和全世界树立良好的形象,以西部歌王王洛宾为代表的西域音乐家树立了良好的榜样。王洛宾挖掘、整理改编和创新了新疆大地上各民族音乐,以现代音乐理论和汉语的歌词,使得西域音乐在全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让全国人民对新疆、新疆文化有了向往之情。我们应深入发掘丝绸之路文化的世界性,让新疆特色文化走出去,传播良好的新疆形象,吸引全国以至全世界关注新疆的发展。

(三)促进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西域丝绸之路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长期的交往过程中,中华文化深深地扎根和养育着这片土地。丝绸之路的历史已经证明了,当中华文化在西域广为传播时,西域就社会稳定,生产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反之则社会动荡,人民不得安宁,中华文化是西域社会稳定的根本力量。

中华文明是全世界唯一没有间断的古老文明,长达5000年之久,它以博大的胸怀吸收着不同的文明成果,形成了以儒家、道家、佛家为主要内容的中华传统文化,同时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了全世界,广泛地影响着世界文化,特别是亚洲周边地方文化。今天,新疆面临的问题,其原因多种多样,有地理环境原因,有历史发展原因,也有民族宗教原因,但最为深层的是文化原因,对中华文化的认同问题才是根本。我们应该做的是,通过中华文化的传播和教育,让人们明白新疆自古与中华血脉相连、本是同根生的道理,促进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只有中华文化得到深深的认同,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就有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余太山.早期丝绸之路文献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2]余太山.西汉魏晋南北朝与西域关系史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3][美]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上、下)[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4]王欣.宗教与历史的交叉点:丝绸之路[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5]刘迎胜.丝绸之路[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4.

[6]田卫疆,伊弟利斯·阿不都热苏勒.新疆通史(彩图版)[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9.

[7]荣新江.丝绸之路与东西方文化交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8]张星烺编注,朱杰勤校订.中西交通史料汇编[M].北京:中华书局,1977.

[9][瑞典]沃尔克·贝格曼.新疆考古记.王安洪译[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13.

[10]李春华.新疆风物志[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

[11]贺振平.塔城记忆[M].五家渠: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出版社,2011.

[12]尼古拉·于希河.古近代新疆塔城地方部分史事记述(公元前221-公元1944年)[C].塔城地委党史地方志编辑室,1989.

责任编辑  攻克


字体:【大】【中】【小】
磅礴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