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鲁番发现唐代高等级官员墓志 有助于古西域官制研究

时间:2024-03-08    浏览:552 次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讯(记者尚杰、赵明昊 通讯员田蕾蕾)228日,吐鲁番学研究院对新近出土的程奂墓志进行解读。“安史之乱”爆发后,西域兵力空虚,吐蕃趁势而入,河、陇相继失守,使得安西、北庭与中央朝廷失联。在此情况下,中央派遣西域的管理者是如何行使职能的?

当天,记者在吐鲁番学研究院考古所内,见到了出土的合墓志。志盖上,小篆阴刻“大唐故程府君墓志铭”,39个大字,十分清晰;志石上,正面竖排阴刻26行近700字,墓志首题“唐故中散大夫恒王府长史摄北庭副都护广平程府君墓志铭”,上部局部区域长时间浸水表层脱落致字迹不清,目前能识读的有480多字。

吐鲁番学研究院副研究馆员张海龙介绍,20225月到11月,由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吐鲁番学研究院共同组队,对火焰山下、高昌故城附近的巴达木东墓群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共发掘唐代墓葬11座,其中M11为唯一有志文出土的墓葬。

通过对志文识读,确定墓主人名为程奂。根据墓志记载,墓主薨于大历十一年,即公元776年,又据志文载其“春秋六十有三”,可以推断出其生平历经玄、肃、代三朝,正是安史之乱后西州与中原隔绝的特殊时期。

墓志中也较为清晰地记载了程奂步入仕途及之后的升迁经历。程奂跟随李元忠所率河西兵入北庭,后因功而“授会宁郡黄石府别将”,再后升迁左金吾卫郎将、恒王府长史、瀚海军副使,之后又“摄西州司马”,并兼“西州别驾”和“前庭县(高昌县)令”等多职。此后,他又升迁为北庭都护府长史,“专知西州使库”,即管理西州一地的钱粮,再之后迁“摄北庭副都护”,这也是程奂生前最后担任的官职。

值得一提的是,现有史料中记载曾担任北庭副都护者有两人,一位是和守阳,另一位是高耀。而后一位,考古人员在1984年考古发掘中发现了他的墓志。而程奂墓的发现地,距高耀墓不足300米。

吐鲁番学研究院研究人员推断,程奂在史料中记载不多,可能与他属于“摄官”有关。“摄官”在唐代较为流行,洛阳、西安、吐鲁番出土文书墓志中出现过很多“摄官”。“摄官”为暂理职事,属于未经过吏部、兵部铨选的非正式受命官员,程奂应该是当时北庭最高长官所任命的“摄官”。

吐鲁番学研究院副研究馆员高春莲通过对程奂墓志释读研究认为,程奂墓志记载的任职经历,可以反映出唐西州时期西域的官制,也能够反映出西域在与中央王朝失去联系时,西域管理的特殊性。无论是程奂墓,还是迁葬西州的高耀墓,墓志首书均见“唐或大唐”,可见,在安史之乱后,西域官员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依旧“克奉正朔坚保封疆”,对中央政府忠心耿耿、兢兢业业,勤于职守。

张海龙介绍,今年初巴达木东墓群已纳入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边疆治理体系”重点研究课题,于3月启动发掘工作,这将进一步完善丰富对唐中央政权边疆地区治理体系的研究。


《光明日报》(2024030204版)

[责编:丁玉冰]


字体:【大】【中】【小】
磅礴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