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珍品文

时间:2025-10-13    浏览:21 次     来源:Ramazan 博览记

彩绘龟兹乐舞舍利宝函  新疆库车龟兹苏巴什佛寺大谷探险队带回

新疆,是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

一座无可替代的"露天考古博物馆"。

作为中国的文物大省,

这里地上地下的文化遗产之丰富,

足以串起半部东西方交流史。


2018年,我有幸踏上这片土地,

不仅流连于新疆博物馆的珍贵馆藏,

深入喀什、库车、吐鲁番

这几座曾在丝绸之路上熠熠生辉的历史节点

进行了一场真正的文明现场之旅。


喀什作为丝路南道的要冲,

喀什的老城依然弥漫着浓郁的历史气息。

穿行在迷宫般的街巷中,

仿佛能听见千年以前商队驼铃的回响。

这里是理解西域文化与中亚风情交融的活态样本。

库车(古龟兹)是石窟艺术的瑰宝与伤痕

此行的重点,是探访古龟兹国所在的库车。

这里曾是中国佛教文化的摇篮之一,

石窟寺群星罗棋布。

如今,我们能参观到的龟兹石窟,

其壁画融合了印度、希腊、波斯

与中原的多重风格,

笔触与独特的"龟兹蓝”色彩,令人叹观止。

然而,亲眼所见的景象更让人心情沉重

石窟破坏极为严重。

自然风化的侵蚀无可避免,

但大量壁画上人为的刻痕、盗割的痕迹

更是触目惊心,

无数佛像的面部被整体凿走,

只留下空荡的窟壁,

无声地诉说着曾经的劫难。

一个意外的发现是,

在著名的自然景观库车天山大峡谷中,

竟也藏有一处阿艾石窟

在雄奇的红色山崖怀抱中,

这一方小小的佛教遗迹,

将自然造化与人类信仰奇妙地融为一体,

更凸显了佛教在此地"无处不禅修"的盛况。

向东进入吐鲁番,文物的密集度更上一层楼

这里拥有高昌故城和交河故城两座宏伟城址

穿行其间,土墙残垣依然能勾勒出

昔日都市的繁华轮廓。

此外,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吐峪沟石窟等,

共同构成了多元佛教艺术的画廊。

而阿斯塔纳古墓群,

则因其干燥的气候,为我们保存了

包括文书、丝绸、干尸在内的

大量唐代文物,

堪称没有围墙的“地下博物馆"。

但与库车一样,吐鲁番也面临着文物

被盗扰的切肤之痛。

古墓群被盗严重,许多珍贵文物

在早年就已流失海外,

在感叹其历史富饶的同时,

也不得不直面这份残缺与遗憾。


新疆文物的流失涉及到多个国家,

其中德国、日本都有收藏

这次到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参观

就发现了有专门的区域展示,

值得强调的是展厅的布局位置

位于古印度与西亚之间,

并没有将其与中国的其他文物并列

我想这也是日本方面学术论调的

与我们区别直接体现。


其中我最让我心动的一件就是那件舍利宝函

以前仅看过照片内容,

我们都将其称之为国宝级别,

这件文物出土自库车的龟茲苏巴什佛寺遗址

上面精美的色彩,丰富的纹饰

特别是其一圈的人物形象都值得我们深究探讨。


日本这边的习惯是将重点的藏品

定期轮换展示,想一次很难看全,

并不是像我们的待客之道

将最好的东西都长期展示出来。

这次到访的一些博物馆专题性都比较强

有的甚至是为了临展把常设给占用。

不过这边做的仔细的是我认为是图录还有很多细节

我这次参观的几场展览都是刚开

相关图录大多都同步推出,

重点是价格实惠,基本上都在150元不到。

这些图录则是我了解其馆藏情况的资料

在逛他们的文创店也会发现一些没有展出的藏品,

对于我了解其馆藏情况有帮助。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的文物则与其大谷探险队

开展的相关活动密不可分,

这些文物涉及到了上面提到的石窟寺和古代遗址。

足以可见日本对古代中国的深入了解。


如来像头部 中国和田 3-4世纪

大谷探险队带回

库木吐拉石窟(出土)的塑像头部

陶塑猴首

数珠

中国库车出土 6-7世纪  大谷探险队带回

灰泥浮雕小像及装饰残片 中国和田 6-7世纪

大谷探险队带回

灰泥浮雕小像及装饰残片 中国和田 6-7世纪

大谷探险队带回

莲花童子

灰泥浮雕小像及装饰残片 中国和田 6-7世纪

大谷探险队带回

宝相华纹饰盾牌 或为中国库木吐拉石窟唐代8世纪

宝珠形饰板

中国阿斯塔那 哈拉和卓古基群出土 唐代8世纪

梯形箭靶

中国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古基群出土 唐代8世纪

吐峪沟瓷砖 新疆吐鲁番

铜瞑目

铜印章

泥塑

克孜尔壁画摹本

地藏菩萨立像幡 中国敦煌莫高窟藏经洞 唐9世纪

东洋美术馆移交

壁画摹本


这件胡人奏乐壁画,没有展出,

但我在看文创区的展示的时候发现这件照片

特意询问前台工作人员,

也是说没有展出。



字体:【大】【中】【小】
磅礴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