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10-21 浏览:31 次 来源:牛汝极 许科龙波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新疆南疆地区地理位置特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悠久,在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方面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如胡杨般在南疆基层深深扎根、枝繁叶茂,需要探索出一条契合区位特点的系统联动、直抵人心的实践路径。“破壁、铸魂、浸润、拓界”,这四个维度相互支撑、层层递进,可助力形成南疆基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理念到情感、从认知到认同的完整链条。
破壁·跨越语言藩篱
语言相通是交流沟通的重要桥梁,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基石。全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是南疆地区各族群众进一步破除信息沟通壁垒,不断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度认同,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必由之路。有效提升南疆地区基层各族群众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其中一个关键点在于能否使其转化为其身边可感、可用的生活助手、致富帮手,让大家切实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培训课程内容要紧贴群众的发展需求,围绕农业新技术推广、电商平台实操、外出务工实用、基础法律知识、惠民政策解析等模块精心设计,以充分激发其学好用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南疆地区乡村中小学生桥梁纽带作用,在学校组织“家庭推普小使者”培训,利用课余和假期时间,开展亲子共读绘本、共唱爱国歌曲等活动。中小学生日常向长辈推广普通话的过程,不仅是语言的传递,更是现代国家观念和中华文化在家庭中的传播。将群众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应用融入乡村治理积分制管理体系,对积极参与学习、在日常和村务活动中使用普通话、带动邻里学习的家庭和个人,在“美丽庭院”“文明家庭”“诚信村民”等评选中给予积分倾斜和奖励,激励其将学习成果转化为过上更加美好幸福生活的创造力。
铸魂·深植共同根脉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层内核,是共享的历史记忆、文化基因和价值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籍与经典篇章的广泛传播,应是南疆地区基层各族群众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有效举措之一。在基层会议、文化娱乐活动等时间节点和场所设定固定环节,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疆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学习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诵读体现家国情怀、奋斗精神、传统美德的中华典籍经典名句。通过这种集体学习、活动,在仪式感中不断强化“五个共同”的集体记忆。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选取张骞“凿空西域”、凉州会盟、锡伯族万里戍边、库尔班大叔爱党爱国等展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体现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的动人历史故事,由基层社区威望高、表达能力强的长者或村干部,用带有乡音的普通话或辅以本民族语言绘声绘色地讲述,让宏大叙事在乡音乡情中落地。深度挖掘南疆地区各族群众在勤劳致富、邻里互助、孝老爱亲、维护团结、热心公益等方面的鲜活事例,并对这些“身边好人好事”进行广泛宣传。将基层群众道德榜样的先进事迹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经典诵读活动相贯通,使抽象的价值理念具象化为真实可感的乡土实践。
浸润·活化文化体验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以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为契机,精心策划主题体验活动。在春节,组织写“福”字、剪窗花、挂灯笼、讲述“年”的传说等活动;在端午节,组织各族群众一同包本地特色馅料粽子、开展缝制简易香囊等趣味活动;在中秋节,共同手作月饼、诵读经典思乡古文诗篇,等等。切实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日常节庆活动中,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自觉增进理解、增强感情。在文化体验馆内设立书法角、棋艺角、巧手角、滋味角、健身角、茶艺角等兴趣小组,组织各族群众一起包饺子、做拉面和月饼等美食,共同学习太极拳、八段锦等健身方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需求相结合,打造日常生活兴趣圈,促进各民族广泛深入交往交流交融。运用图画故事书、皮影戏、投影播放精选短视频等形式,生动呈现《西游记》取经团队协作、《三国演义》忠义故事、《水浒传》惩恶扬善、《红楼梦》家族兴衰中的历史文化精髓,展示“文成公主进藏”“玄奘西行”等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佳话,打造可直观感受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堂,让群众在参与中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
拓界·延展认知疆域
县乡两级政府定期组织覆盖各行政村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展演、竞赛活动,搭建“乡村文化大舞台”,鼓励群众自编自导自演文艺节目。如各民族舞蹈串烧、红歌联唱、地方戏曲选段、中华服饰秀、手工艺品制作展示等,开展优秀节目和“乡村文化之星”评选活动,进一步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在展演等各项活动中涌现出的优秀文化骨干、积极分子等,组织开展专项提升培训。邀请相关专家学者、非遗传承人、优秀基层文化工作者前来授课,不断提升其活动策划、艺术表现技巧、新媒体传播运用等能力,着力培养一批扎根乡村、带动一方的“文化火种”。精心选拔在文化实践、语言学习、致富技能、乡村治理等领域表现出色的优秀群众代表,组织其前往内地发达地区、历史文化名城等参观学习,沉浸式感受伟大祖国的日益强大,深切感知“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时代风采。总之,通过“破壁、铸魂、浸润、拓界”的四维路径,从南疆基层群众的生活场景出发,以个人化的真实需求为主体,以可感可触可及的体验方式,将宏大叙事转化为具体行动,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持续浸润南疆地区各族群众心灵。
(作者牛汝极为喀什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首席专家,许科龙波为喀什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副主任、副教授)
来源:《中国民族》杂志原标题:《系统联动 直抵人心——新疆南疆地区基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四维”路径探讨》
监制/张剑辉
统筹/牛志男 责编/金向德 太平 魏来(助理编辑)
制作/杨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