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文旅深度融合的症结与破解

时间:2025-10-29    浏览:26 次     来源:高舜礼

农文旅融合是一新词,但融合的实践早已存在。农家乐、精品民宿、旅游扶贫、乡村旅游、田园综合体等,都蕴含了丰富多彩的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实践。


当下,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动力有三:一是自2018年春季机构改革以后,文化和旅游成为一个部门,积极推进融合便理所当然;二是乡村旅游历经40多年发展,已到了普遍需要提档升级的时候;三是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贯彻实施,县乡政府和有些村庄呼唤农文旅进行深度融合。

就全国农文旅融合的现状看,若大而化之地做些概括,可有两个方面的评判:

一方面,发展成绩比较大,前景更为可期。市县一级和中西部乡村旅游已占旅游产业的半壁江山,可用3个“一大批”来概括:农民吃上旅游饭;三农资源得到开发;农副产品变为旅游商品。

另一方面,需深入研究的课题不少,亟待得到突破。农文旅是跨界性的产业融合,比较容易遇到困难,难点是在深度融合、专业融合、融会贯通上。现实中很多农文旅项目失败了,缴了昂贵的学费,根子就在未能很好地融合。


一、市场首位

在推进农文旅的产业融合中,应把市场因素作为重中之重,如市场意识、市场机制、市场做法,这对融合结果关乎成败。譬如,要把对应和满足客源市场需求,作为决策农文旅融合的出发点、着力点、落脚点,一切围绕更好地满足消费者而做取舍;要确保由市场决定资源配置,项目要不要开发、怎么开发、如何加强融合,都要由市场机制来决定,而非长官意志随意拍板,尤其是国有投资开发的项目,应先期进行充分调研,专业论证开发前景,看清优势与短板,做好初步的策划创意,有了较大的开发胜算后,方可提交领导决策;要充分汲取失败案例的教训,如田园综合体、特色种植小镇、由空心村开发的民宿项目,开发失败的多数原因是违背了市场决策机制。

在乡村旅游发展实践中,是否坚持市场首位的原则,攸关项目开发的生死。比较成功的项目,如四川巴中的乡瓣童年田园综合体,兰州机场旁边的中州小镇,由景区改为武侠城的开封万岁山,长期为影视拍摄服务的浙江横店影视城,都较好尊重和贯彻了市场原则;一些开发不成功、沦为低效闲置的农文旅项目,如西部某省几年前落成的影视城、黄河岸边以财神殿为主打的仿皇家建筑群、某城市广场开发商打造的夜间演艺“秀”、任性地声言就要“不东不西、不土不洋”的华东某村级开发的旅游项目,共同问题就是不研市场、不懂市场、违背市场,而最终被市场所残酷地抛弃。


二、旅游主导

农文旅融合、农文旅商融合乃至发展全域旅游,到底以哪一产业的要素为主,是不容回避的问题。只有深入研究,做对选择,才有可能规避失败。

这里至少应做以下选择:一是以什么目标为主?这主要由产品销售对象来决定的,如以销售农副产品为主的,可不考虑游客;如半数产品面向旅游,就得把游客放在首位、而非只是兼顾;二是以哪种对象为主?如销售对象半数为当地人,半数是外来游客,这属于主客共享,项目开发应高不就低,以外来游客需求为主;三是以何种客源为主?以周边客源为主的,开发档次可以大众化些;以中远程客源为主的,就应适当提升开发档次,若客源构成比较多元,也应就高不就低。

在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实践中,较好体现旅游的专业思维,具有可资借鉴意义的案例有:山东半岛60多家葡萄酒庄,从设计、建造,到装修、运营,都充分考虑如何吸引游客;福建武夷山农文旅融合,主要体现在宣传茶文化,实施促进茶旅融合的“茗宿”标准,建设20多家看茶、展茶、演茶、品茶、卖茶的高端茶庄园。

也有不少农文旅项目融合得不理想,普遍情况是创意缺、档次低、旅游弱,有些项目仅把旅游作为拾遗补缺,但为时已晚,难挽败局。如南方省份有些种植园(茶、咖啡、牛油果),主业生产搞得很好,但与文旅融合的部分,缺乏专业性创意和策划,不仅品位不高,开发也太低档;一些富裕村、小康村、搬迁村发展起旅游,但处于不温不火、半死不活状态,基础原因是村落民居建设模板化、且有城乡结合部“四不像”的特征,很多游客决定没有乡土气质;许多田园综合体没有搞好旅游,主要原因是当初规划设计时,旅游没有被“等量齐观”,仅被作为点缀的角色,致使开发业态没有吸引力,虽想中途做些“猛补”,但已无济于事。


三、重视三农

搞好农文旅融合,三农是重要的基础:美好的生态、丰富的资源、大量的劳力、广阔的市场。同时,搞好三农与文旅的融合,可对主业起到催化、创新、提升作用,效益将远大于1+1。

农文旅产业融合拥有不少机遇。譬如:农民进城务工、脱贫小康以后,经济实力和视野心智大为提升;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大幅调动县乡政府推动融合发展积极性;乡村旅游发展几十年,从农家乐到特色民宿、从单一项目到综合开发乃至成村开发、从乡村旅游到乡村度假,都需要进行大幅改进和提升;文旅机构合并后,文旅融合已是大势所趋,乡村旅游应该借势借力;全国各地涌现出诸多融合发展的成功案例,为破解粗浅化、雷同化、低效化问题提供方案。

在推进农文旅融合上,各地涌现了很多重视三农的成功案例。譬如,具有普遍示范效应的一条,就是统筹相关行业的扶持政策和资金使用,开创融合的局面,凝成发展的合力,有的地方把它比喻为“同烧一炉香,各敬各的神”。浙江湖州南浔的荻港渔庄,依托桑基渔塘,申请世界农业遗产,顺势推进乡村旅游的提档升级,由农家乐发展为餐饮、会议、培训、展览、研学、非遗、度假的综合体;青海黄南州是“热贡艺术”之乡,村民从业绘制唐卡者甚多,他们将此引向文旅融合发展,把制作工坊、工作室开放为参观点、研学点、文创销售点;三亚吉阳区的玫瑰谷,除大面积种植玫瑰对游客开放以外,还着力推进玫瑰花的工业化加工、开发出360多种旅游商品;新疆博州温泉县养殖鸵鸟,着力进行深加工和细开发,将开发产品推向文旅市场,最终使一只鸵鸟的综合产值接近一头牦牛。


四、深度融合

农文旅融合越深,综合效应就越显著。大力掘进融合深度,可在下列方面用力:一是专业发展农文旅各业。在市场主导前提下,农文旅各产业首先应做专做精,达到本行业的领先水平,消除短板和弱项。二是学习借鉴先进案例。百闻不如一见。如浙江松阳在田头建造熬榨糖的作坊,景宁把栽培的多肉植物制作为糕点,广元市曾家山把绣球花栽到民宿屋顶,创新了旅游场景或吸引物。三是加强创意创新。腾冲高黎贡荒野厨房,湖州吴兴区的长颈鹿餐厅,采果猴子、梵氧、乡伴礼物等土特产“卡式消费”,开阔了农文旅融合产品的销售思路。四是解放思想和观念。如文物级的建筑,除了参观建筑架构和空间,可否再做深度化的利用,大理喜洲镇的喜林苑是全国文保单位,多年前就开发利用为旅游接待的特色民宿;浙江海宁盐官古镇以打造“潮乐之城”为目标,开发音乐小镇,建设了水乐园、水市酒店等,为古镇旅游开发打开了新的视野。

农文旅产业的融合,弱项大多在文旅,亟需强化专业性的文旅思维,紧紧对应市场需求,加强对成功案例的借鉴,把融合深度不断下潜。一是要倡导一体化策划设计。这远胜于后续的改造提升、添加功能,如浙江嘉善的歌斐颂巧克力工厂,在策划设计阶段,就把旅游度假、亲子研学、婚庆旅游等创意与巧克力生产加工一同设计,便取得“一石多鸟”之效。二是选准项目的落地点。如八廓街“西藏九赫手作工坊”,售卖牦牛绒披肩围巾,它以大型演艺《文成公主》主要演员开设的店铺、以传统织机纺织的那曲买牛绒为招徕,便赢得很多逛街游客的驻足和选购。三是紧抓大众市场消费热点。近年来,徽菜在全国大中城市畅销,从而拉动臭鳜鱼市场迅猛上扬。2023年,黄山市有臭鳜鱼加工的百余家,年加工量近5.5万吨,产值突破50亿元,带动3万余人就业。四是直追消费时的“前端”。虽旅游市场整体上供大于求,但新品、潮品、优品仍大有销路。如福建永定等地引种的日本太秋甜柿,山东费县培育的金如意黄色山楂,新疆赛里木湖开发的冷水鱼高白鲑菜肴、雪糕,内蒙古乌兰察布推出的数字冰激淋、零蔗糖冰激淋,某些康养博览会推出中医药时尚产品,如药香本草旗袍、药香领带、中药咖啡、中药熬夜丸,都抓住了消费市场跃动的脉搏。


五、提档升级

农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最终目的是要落在产品提档升级上。三个方面可以有所作为:一是提升既有业态。如农家乐、客栈民宿、休闲项目(掼蛋、采摘、垂钓)应有大的提升;应加大文化的融入,显示必要的文化品位,推动乡村旅游从观光+餐饮,跃向休闲+度假。江浙沪、川渝、大城市的周边,已流行城市客群的微度假,退休群体渐成为“候鸟旅居”的主力客源。二是拓宽融合的面。就像发展全域旅游那样。如田园综合体、种植庄园、改造的空心村、“隐藏款新特产”,都应加大农文旅的融合力度和深度。三是开发融合新业态。如非遗产品、文创产品、康养食品、保健用品(艾蒿)、节令食品、民俗玩品,都应提档升级,富有文旅品位。今年中秋前夕,携程推出的“雀跃礼赞”,把湖南土家织锦、民族刺绣、特产月饼融入一盒,从而赋予民俗节庆食品以文旅文创特质。

农文旅融合的提档升级,并非都去追求“顶流”“一流”,而是应在现有基础上,从各地实际出发,找准适当的上升空间。譬如,可提升乡村旅游的水平。让农家乐从1.0版本,升级到2.0或3.0;有条件的农家院落,可改造提升为特色民宿;可提升村容村貌、食宿条件,争取能够接待微度假、旅居客群。再如,可积极拓展融合领域。乡村废弃的砖瓦窑、小学校、空心村,可纳入乡村文旅发展视野;应积极发现和开发新资源,像崇明岛种植的藏红花、运城养殖的三文鱼、六安饲养法国朗德鹅而生产的肥鹅肝、雅安生产的鱼子酱等“隐藏款新特产”,既可开发为旅游商品,也可开发为新的旅游吸引物。

农文旅产业的融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海量的、不断提升的客源市场,需要融合性的农文旅产品。搞好农文旅的产业融合,尤其要强调树立市场的观念、融合的观念、专业的观念、创新的观念、赢利的观念。各地政府、农文旅企业和乡村旅游经营户,应以开放、协作、主动的心态,与时俱进、打破疆界、更新理念,共同开创融合发展的新领域、新业态、新成果。


(来源:中国网 作者:高舜礼 本文系作者2025年10月17日在天津市社科院、蓟州区委宣传部主办的第九届“小穿论坛”的主题演讲,原题为《加强农文旅深度融合,助力乡村产业升级》,有所整理,标题后加


字体:【大】【中】【小】
磅礴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