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青行摄/七星山-张家界
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随着Z世代成为消费的主流,传统旅游的三驾马车:酒店、旅行社、景区已经从原来的坐上宾变成了边缘人,如今的文旅业早已不是原来的旅游业,游客已经不是当年的游客,文旅也不是当年的旅游业,一边是新大陆,一边是老地图,大有分道扬镳的势头,那些传统的旅游业正在被迫进行价值重构!
旅游业的统计方法和传统旅游企业差距越来越大
2025双节出游数据:全国国内出游 8.88 亿人次,较去年国庆 7 天多了 1.23 亿人次,同比增长16.3%;国内出游总花费 8090.06 亿元,比去年多花1081.89 亿元,同比增长 15.4%。
市场看起来热热闹闹,然而却貌似是与传统旅游业关系不大,因为现在的游客已经在去旅行社化、去星级酒店化、去普通景区化;越来越多人放弃跟团游,选择自驾、自由行,自己规划路线、预订住宿,旅行社的“中介” 作用被弱化;电车露营、民宿体验成了新选择,年轻人开着电车跑遍全国,累了就在服务区或露营地搭帐篷,星级酒店的吸引力大不如前;现在的游客不再执着于“打卡 5A 景区”,转而逛商场、看剧场、打卡菜市场,甚至为了一场音乐节通宵排队。所以,文旅行业的繁华与真实的旅游业体感并不相同。
文旅主管部门抓手与传统旅游项目区别越来越大
原来代表各地文旅的大部分是景区或者文旅行业的知名人物。而现在,从贵州村超、江苏苏超到淄博烧烤,从长沙的文和友、河北唐山宴到河南胖东来商场;从西安不倒翁小姐姐到景德镇的鸡排哥,一人兴一城,吃、玩、购担当了流量的主流,成为了各地文旅的代表符号;除了老天爷赏饭吃还有部分网红景区之外,越来越多的旅游企业正在逐步淡出行业主管部门的视野。
传统旅游业规模越来越大,但与市场需求差距也越来越大
2014年至2024年,我国民宿数量从约3万家增长至超过30万家,增长了近十倍;而A级旅游景区,也从六千多家增长到将近一万六千家,增长了将近三倍;发展虽然快,但是却存在同质化严重的现象,仿古小镇、网红夜市、乡村旅游遍地开花,却千篇一律;投资逻辑依旧是“门票+地产”模式,房地产不景气,旅游跟着无饭可吃;在经营上体验缺乏创新:大部分项目仍停留在“拍照+吃饭”的初级阶段;收入模式单一化:门票仍为主体,二消越来越多,游客中心大门越修越远,游客的吐槽也越来越多。
2023年以来十大旅行趋势,分别是上香青年、旅行特种兵、在逃“艺人”、资深躺客、临时饲养员、恰饭专家、国际野人、出片特工、小众挖掘机和渊明家族。这种趋势将会在一定时间内持续下去。消费模式转型升级,“情绪价值”成为出游核心,“打卡”成为主要出游方式。一方面是新媒体时代、Z时代、文化自信的时代,游客需要更多更好的产品来满足生活;一方面是文旅项目千篇一律的开发下的同质化过剩,旅游景区在文旅行业占的比重越来越小、跨界而来的新项目新体验越来越多。所以,出游的两极分化与市场两极分化同时加剧。
新文旅与传统文旅差异化越来越大
如今的文旅边界越来越不清晰,其他行业跨界降维打击成功出圈,他们利用新、奇、特、美的场景吸引游客,通过资源融合产生新物种,都让游客眼前一亮。如主题场景加街区的《青岛明月山海间》,一年多的时间狂揽游客一千七百多万;主题场景加演艺的《只有河南》已成为国内沉浸式演出的代表;场景加餐饮的河北唐山宴、场景加商业的长春这有山、场景加工业的重庆鹅岭二厂都是混的风生水起。把诗和远方搬到家门口,全新的场景,全新的玩儿法,都在颠覆着传统旅游企业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行业传统开发方式。
新文旅的新玩儿法与传统文旅完全不同
传统文旅有啥开发啥,开发之后就等游客上门。然而新文旅以市场为导向,要玩儿就玩别人没玩过的创新思维;0A打5A,对标的就是区域市场游客量最多的景区;有资源能干,没资源还能干;有客源储备流能干,没客源储备还能干;景区非景区,商业非商业。旅游景区不单是文化和旅游的融合,而是文、旅、商、地、产等多种元素的叠加;还有运营前置,为结果负责的对赌模式、兜底模式。以及全新运营理念:多、快、好、省、迭、潮、灵、播。都在重构着当下的项目运营。
文旅企业之间的经营分化越来越大
差资源不一定没收入,但好资源也不一定有好收入。西安“大唐不夜城”客流破10万/日,却半年利润仅23万元。年7400万的游客量,收入却只有7400万,人均一元的消费。还有前半年不少负债累累的上市文旅企业,都在深刻的说明一个道理:人潮汹涌,却换不来收益增长这已成为行业共病。
另外2025年国庆双节:前50位的景区共接待深度游客量3622万人,平均每家景区接待深度游游客72.4万人,平均每家景区每日接待深度游客约9.1万人。谁说旅游业不挣钱,头部景区仍然如印钞机一般,不仅分走了市场的大部分游客,而且日进斗金。市场正在发出信号:旅游行业数据的增长,并非能够显示文旅企业具体的经营情况。头部景区和网红景区的市场份额占比越来越大。
未来的旅游业,不再是“卖线路”“卖房间”“卖门票”,而是 “卖体验”“卖生活”。无论是一场音乐节、一次露营,还是逛菜市场的烟火气,只要能满足人们对 “美好生活” 的需求,就能在变局中找到机会。
文旅进入新时代, 游客定义新产品。从“景区中心”走向“生活场景中心”,旅游将嵌入日常生活,成为城市功能的一部分;从“价格竞争”走向“内容竞争”,文化叙事、故事设计、在地共创将成为关键能力;从“收割逻辑”走向“共创逻辑”,用户不再是被动消费者,而是品牌共建者与传播者。所以,未来文旅企业的市场价值必将从“经营景区“走向”经营用户“,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和参与度,将成为景区运营的核心。
所以,未来能打动人心的旅游,除了那些老天爷赏饭吃的特殊性不得不去的资源之外,游客更愿意选择性价比高的,以及能够满足情绪价值体验的产品。这也是当下文旅企业必须关注和改进的方向。只旅游不花钱,并非简单的消费降级,而是消费的觉醒!旅游消费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从简单的"去看"转变为"去体验",为客户创造价值,创造性价比高的体验,将会是文旅企业当务之急,也是未来立于不败之地的唯一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