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上篇)在西伯利亚艺术中,通常只展示猛禽的头部。在下图这个例子里,对整只鸟的描绘可能表明受到了外来影响。这只鹰双翅展开,双爪分得很开,头部呈侧面姿态。它是公元前7世纪至6世纪西亚和斯基泰艺术中常见图案的阿尔泰版本。鳞状的羽毛、耳部呈螺旋状扭曲、几乎对称且急剧弯曲的喙,还有翼羽流畅的曲线——尽管轮廓简单,但这些特征让这一形象极具装饰性。原本应该有四个这样的形象,表面覆盖着金箔。两块较大的饰板缝在马鞍前部的鞍桥上,两块较小的则缝在后部的鞍桥上。这副马鞍(已发现的最古老的马鞍)由两个填充着驯鹿毛的皮垫子组成,通过系得紧紧的肚带以及横跨马胸和从马尾巴下方穿过的皮带固定在马身上。这副马鞍,连同贴花鹰饰和华丽的缰绳,是一匹坐骑马具的一部分。这匹坐骑与另外13匹装饰较为朴素的马一起,被埋葬在一座男女合葬的古墓中。
鹰,马鞍装饰,木质,高14.5厘米, 公元前6世纪,阿尔泰地区巴沙达尔2号库尔干古墓,俄罗斯艾尔米塔什博物馆
像下面这样完整的马鞍罩十分罕见,尽管过去肯定曾大量制作过。它们被铺在两个用鞣制精良的皮革制成的枕垫上,枕垫里填充着驯鹿毛,而这两个枕垫又依次放置在马背上的一块方形毛毡上。胸带、腹带和尾带将它们固定在合适的位置。用毛毡贴花制作并以细绳勾勒轮廓的狮鹫攻击野山羊的图案,是许多近东文明中都能见到的动物搏斗主题的典型例子;北方的游牧民族很可能是从位于他们放牧区域西部边界的伊朗阿契美尼德王朝那里借鉴来这一主题的。在游牧民族的艺术作品中频繁出现的这种表现形式,以非凡的感染力描绘了进攻动物的凶猛以及被攻击动物的无助,后者以一种奇特扭曲的姿势呈现出来。很有可能的是,早期的阿尔泰游牧民族,以及许多印欧 - 伊朗民族,将搏斗的主题视为光明与温暖对抗寒冷与黑暗,并将其与春天的到来联系在一起。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那只双腿蜷曲、臀部扭曲的北山羊形象。在阿尔泰艺术中,这是一种常用的表现手法,用来传达动物的痛苦挣扎。附在马鞍罩边缘的垂饰用染成红色的马毛进行修饰,并饰有风格化的盘羊头和有角老虎的图案。
饰有狮鹫攻击野山羊图案的马鞍罩。毛毡、皮革、兽毛、毛发和黄金,长119厘米,公元前5世纪,阿尔泰地区巴泽雷克1号库尔干古墓,俄罗斯艾尔米塔什博物馆
下面这头长着华丽鹿角、仿若在飞奔疾驰的麋鹿,想必曾是类似前述马鞍罩上的图案。这只动物身上那些充满活力、风格化的造型,源自伊朗传统艺术中更为内敛的表现手法。
麋鹿马鞍罩残片,毛毡,长47厘米, 公元前5世纪,阿尔泰地区巴泽雷克2号库尔干古墓,俄罗斯艾尔米塔什博物馆
下面这件马鞍罩的正反两面都装饰有狮鹫的图案——狮鹫是一种神奇的生物,有着狮子的身体和鹰的头部。这只怪兽细长的身体上装饰着贴花部件:亮蓝色的脖子、爪子和喙,爪子上有红色的三角形,用以标示肋骨的彩色水滴形镶片,装饰在头冠上的粉色“逗号”形状的图案等等。每一个贴花部件都被一圈呈花丝状边缘的装饰性针脚环绕着,而翅膀、“颈圈”以及整个图案的轮廓则用刺绣加以突出。这一图案常被引用,用以证明阿尔泰毛毡贴花艺术与中东的实用艺术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许多学者认为,狮鹫的形象是从阿契美尼德王朝时期的伊朗和河中地区传入阿尔泰的,在那些地方,“逗号”和“圆点”被应用于造型珠宝艺术中,而且狮鹫这一图案有着悠久的传统。也存在一种相反的观点,认为游牧民族的贴花艺术对伊朗艺术中的“镶嵌”风格产生了影响。这种独一无二的设计很可能是伊朗珠宝艺术与纺织品制作相互影响的结果。在阿尔泰地区,狮鹫图案形成了独特的特点,同时在表现手法上也发展出了特有的技艺。
狮鹫马鞍罩残片,毛毡,公元前4-3世纪,阿尔泰地区巴泽雷克2号库尔干古墓,俄罗斯艾尔米塔什博物馆
下面这些毛毡狮子头被用作装饰,其方式与那些更为人所知的金饰牌相同,金饰牌会被缝在衣物上,或是固定在布料和皮革挂饰上。在伊朗发现过设计极为相似的小金狮子头。狮子在阿尔泰地区并不存在,而它出现在这件物品上表明了伊朗工艺品的影响。
饰有狮子头的挂饰,毛毡,长135厘米,公元前5世纪,阿尔泰地区巴泽雷克1号库尔干古墓,俄罗斯艾尔米塔什博物馆
毯子细节,毛毡,640x450厘米,公元前5世纪,阿尔泰地区巴泽雷克5号古墓,俄罗斯艾尔米塔什博物馆
在西伯利亚阿尔泰山脉中那些填满冰块的古墓里,俄罗斯考古学家挖掘出了一批令人惊叹的物品,其中包括纺织品、皮革制品和木雕等易碎且易腐烂的物件。这些物品保存了公元前5世纪至4世纪一群高度文明的游牧民族的生活记录,他们与西边的阿契美尼德波斯帝国以及东边的封建中国都有往来。这条马鞍毯来自巴泽雷克5号古冢马葬坑中九匹装饰最为华丽的贵族马匹之一,这些马匹均盛装陈列。一块精致的、绣有花纹的中国丝绸(这是已知最早的丝绸制品之一)被游牧民族的主人缝在毛毡上。养蚕缫丝的技术以及由此织成的精美绝伦的织物和刺绣品一直都是备受追捧的中国特产。这里的纹饰是典型的楚国风格,楚国在东周和汉代时期以中国南部的湖南省为中心。这个高度发达的南方文明以其丝绸、漆器和镶嵌青铜器而闻名,所有这些物品都装饰得华丽而精美。丝绸直到汉朝才开始出口,所以这块刺绣很可能就是中国史册中记载的那种被称为 “礼物”或 “贡品”的物品。
覆盖着中国丝绸的马鞍毯,羊毛、丝绸、黄金和皮革,宽64厘米,公元前5至4世纪,阿尔泰地区巴泽雷克5号古墓,俄罗斯艾尔米塔什博物馆
下面这只天鹅由毛毡裁剪而成,内部可能填充了驯鹿毛,它具有与北方游牧民族其他木雕和金属工艺作品一样的雕塑质感。对毛毡的精湛处理是这些游牧民族的特色。这种古老的非织造织物是通过将大量羊毛纤维搅拌在一起,压平后,再施加压力、水分和热量,使最终形成的织物紧实而成。不同等级的毛毡使用了各种动物纤维;例如,在巴泽雷克发现了用家养绵羊毛制成的优质毛毡。尽管毛毡是中亚特有的本土织物,但毛毡制品有时也会反映出游牧民族东西边界上其他文明的影响。这只天鹅显示出中国的影响,或者可能以中国的原型为参照,让人联想到那些为了确保中国西部边境和平而远嫁给游牧部落首领的汉族公主们。
天鹅,毛毡,高30厘米,公元前5至4世纪,阿尔泰地区巴泽雷克5号古墓,俄罗斯艾尔米塔什博物馆
下面这只天鹅的身体由白色毛毡制成,里面可能填充着驯鹿毛,而它的喙、蜡膜和眼睛则是由黑色毛毡制成。脚是由红棕色毛毡制成,伸展在木桩上,这些木桩将天鹅造型竖直支撑起来。这只天鹅可能曾被固定在一辆战车的木质顶部,或者用来装饰丧葬帐篷的顶部。古代阿尔泰人很少使用鸟类形象来进行创作。天鹅象征着宇宙三个领域的生命——空中、陆地和水中。此外,还存在着一种普遍的观念,认为宇宙是由天鹅、鸭子或鹅所创造的,这在古代许多宇宙起源观念中都很有代表性。
天鹅,毛毡,高30厘米,公元前5至4世纪,阿尔泰地区巴泽雷克5号古墓,俄罗斯艾尔米塔什博物馆